新思维企校合作方案
引言: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在由全国政协举办的“中国首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就表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在地区和人群上正逐步扩大,同时明年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整体看,明年的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作为就业群体,我们有必要很好的了解当前就业市场形式。高校也要积极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方式,更好的推进高等教育,实现学校、学生双赢。
“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浮躁心理,反映在专业课上,就是‘专业不专’。”某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说,“有些学生刚工作时好像什么都懂,但都不是很好,主要是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得不深、不专。”现在的企业除了注重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普遍提高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了解到当今企业在招聘中最理想的人才就是专业成绩出色、能力过硬、社会经验丰富,还需要综合素质可能高一些的复合型人才。比如说,知识储备、策划水平、社交能力、形象气质乃至纪律观念等等素质与能力都是企业所看重的。
总结当今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概况:
1、职业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传统行业的变动,重组以及新兴的行业的出现和兴起,将为社会提供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这就使大学生就业时,出现了与过去的大学生毕业分配时前所未有具体情况:一是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二是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三是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四是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这些特征,将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空前提高。
2、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初步建立;市场环境逐步有序。企业强化为顾客服务的理念,重视产品的科技人文内涵。这些,使得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时掌握的标准从单纯注意专业变化为注意综合素质。
3、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一方面使毕业生在就业中有选择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中也有自主权。这就形成了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用人单位为争夺理想人才而进行的竞争;二是毕业生之间为争夺理想职业而进行的竞争。据报道,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复合型,双能型,创新型,外向型,经验丰富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较受欢迎,要成为这些类型的人才,必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一、新思维简介
新思维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旗下有深圳和佛山分公司。新思维是一家专业的集数据收集、市场研究、营销策划于一体,面向全国的专业服务性机构。为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市场中介机构提供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和市场研究服务。我们时刻在努力创新,不断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目前已成长为本土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
新思维业务涵盖:创业培训、行业(产业)研究、竞争研究、渠道研究、新产品测试研究、消费行为与态度研究、消费者调查、品牌测试研究、广告测试研究、市场活动效果评测、数据库调查与管理、公众调查等。
新思维涉及行业:金融、房地产、汽车、通讯、快销品、医药等。
新思维战略伙伴:广东银联、广东招商银行、万科房地产、中国移动、保洁中国、广发制药、东莞国药、美的电器、沃尔玛商超、麦当劳、真功夫、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一汽大众、福田汽车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目前,我司正处在技术革新和行业升级阶段,为储备各类专业人才,愿与东莞理工院校联合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设立一个专业的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基地。
二、合作的目的及意义
企校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企校合作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是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内在潜力,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企校合作是区域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因此,东莞市新思维市场咨询有限公司要用最优质的服务和合作模式真诚想和理工学院院校合作,充当社会化沟通与实践的桥梁。
三、合作的模式
企业进入高校,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导入项目,推动企校深度合作。
在企校合作中,从单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浅层次合作,到合作共建专业、课程,再到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深度合作,实现了从自主开发、引进国内知名企业专业课程或案例,到企校合作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到职工岗前培训,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到企业一线员工岗位培训以及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构建起企校全程参与合作体系,夯实了人才培养的基石,为企校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合作的内容
国家要求加快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建设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聘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工科在校学生要到企业去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邀请企业专家兼课,派教师到企业学习。
校企合作协议书就是用人单位的“订单”,这张“订单”不仅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还要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要在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层面的合作
(1)企业参与学生就业培训和就业辅导环节,在学生毕业阶段即选拔一个班学生作为“签约准员工”,就企业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养协议,每年所需专业人数通报校方,由校方负责招生、共同培养,企业选择优秀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三个月,校企共同签定高校人才的就业协议。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培养高校人才的专业教学计划,使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能够与市场需求良好对接;把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企校合作培训基地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对接,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基地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教学针对性更强。
(2)校方为企业提供实践基地,由企业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加强学校教学与培训基地实际的结合,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应用脱节的缺陷,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培养高校人才的教材;并将企业运作密切相关的常态性危机管理作为案例式教学课题,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实用的案例教学,或直接放到校企合作基地,由企业的管理骨干或企业代表,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实施教学。
(3)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对企业的在岗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或取证培训。
2.师资队伍培养的合作
企校共同选定培养高校人才的师资;学校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实况,紧贴企业实际进行培训课题开发。同时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经理人、高级管理员走进来一起参与课题开发和直接从事实训基地教学。
3.实训基地运营管理的合作
团队成立企校合作领导小组,保证企校合作有效运行。由公司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企校合作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子平先生担任组长,下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分析、研究企校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人才定位,明确合作方向,全面指导协调企校合作及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各项工作。
4.与外部企业的合作
(1)推动外部更多具竞争力的企业用工合作,实训基地将和广东优质企业开展系列合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整合高校以及社会优秀资源为本土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培训,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要,整体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3)与企业加强全方面的合作,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对接。通过企业家与高校专家“握手”行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高科技术水平;
(4)本着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大学生的理念,增加大学生就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其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从实习中学到课堂上不能学习到的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文化层面的合作
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每年请企业有关部门主管为学生做名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的讲座。企业还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管理模式的制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搞好专业文化建设,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校企结合,培养学生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文化素质,即:专业化的工作技能包含技术、资质和通用管理能力;专业化的工作方式包含形象、思维、语言;专业化工作操守包含道德、态度、意识。
五、合作的优势
1.就业优势: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失业率居高不下,毕业即意味着失业。为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学校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不失为一条两全其美的路子。我们公司将与学校不定时联合举办各类就业指导讲座,随时提供最新的就业资讯,让学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不再徘徊。
2.服务优势:我们将免费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务,根据学生的条件、能力、要求等,为学生制定最佳的就业实习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同时也为学生指引一条成才之路,铺就一生。
3.培训优势: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企业和学校加强培训方面的合作,培训基地设在学校,如职业技能培训等。这样学校既有经济上的收益,更有多元化办学的社会效益。公司将免费给学生提供岗前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4.宣传优势:本着利益共享,资源互用的原则,企业和学校利用彼此的宣传平台和现有资源条件进行就业形势和我司优势宣传,扩大影响。
5.市场信息优势:“产学结合、企校合作”这个基本模式,它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我司将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提供最新信息: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热门专业等信息,为学校提供一个培养人才的方向和目标,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减少学校和学生的盲目性,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勤工俭学和实习:我们将提供学生各种勤工俭学和实习的机会,公司利用自己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合作的优势安排一部分学生带薪实习,让他们既获得了收入,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7.活动赞助: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必要时候,我们公司将提供一定的经济赞助。
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1.高校教育的目标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吻合。
高校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环境中,实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与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吻合。
2.职业化教育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F&G(中国)电气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经理马海妮说:“从人才市场上招工很容易,但后期的培训则非常艰难。从培训成本上来看,通过‘双元制’教学与学校培养定单式的员工,虽然花费不少,还是‘划算’的。”
职业化教育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与行业、企业、农村和社会用人部门密切相关,市场需求是职业化教育最根本的切入点。与经济建设同呼吸,共命运。所以职业化教育可保证直接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
3.国家出台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劳动保障部制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中指出要通过建立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强化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联系。改革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对于企业,国家鼓励企业出资支持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对于企业或个人支持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各项经费,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进行捐赠的,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的规定,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国家鼓励企业积极接受高校学生实习,企业支付给在本企业实习学生的报酬,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42号)的规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企业应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
七、合作效益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加学校的就业率,同时又给学生铺就了一条走向成功之路;获得社会、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同,这种无形的资产将给学校带来至高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