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
彭 衡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 东莞 523106)
摘要: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影响,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却不断增加。因此,高校教育应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根本,以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为手段,力求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育创新;教学方式;考核
社会对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依托于学校的培养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经济与职业教育的相互促进关系越来越密切,高等教育也逐渐从原有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政策以及新型的独立学院的创建,使得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壮大,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专业性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是与时俱进的一种教育新理念。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即教师的权威观念,权威的教师把权威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以当作真理。因此,教师与学生就是知识的授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事实上,这种“拿来主义”让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有越来越多的质疑。如:在介绍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选择”时,“资源的稀缺性”与“理性的经济人”是其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在选择时资源永远都是能够满足人的欲望的,如果所有的人都能被现在所拥有的而倍感满足,那么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就失去意义。所以,导入性的解释这两个假设条件,学生对“选择”这一问题就不会再有疑惑。因此,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学生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认知水平、兴趣特点,再考虑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过程不止是教师忠实执行教案的过程,还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教学内容的过程,让学生也成为课程建设发展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的真理性、伦理性、价值性做出深刻的理解,产生积极的情感,并在自身的行为中追求真知、善用真知。
很多学生一致认为:某门课程的成绩好坏在于对该课程的喜欢与否,而多数情况下对课程的兴趣与否则取决于对该任课老师教学的接受与否。因此,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几千年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研究者、创造者以及知识传递者,而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使得教师应充当一个引导者、促进者、辅导者的角色。科学信息时代,知识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学生获取知识的管道也不再是以往的师传学道。教师的任务主要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启迪学生思维,介绍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使学生面对不断增生的知识和信息懂得如何获取,如何选择,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对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何时何地教、为什么教,还要研究教育的对象是谁,即:学生需要什么、何种教学方式能被接受、怎样才能快速学好以及如何运用等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对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将更容易接受。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两手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尤其是在大学的课堂中,学生学的主要不是其内容而是在此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当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其独立的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学计划为中心”的局面,让教师成为推动学生独立思考的助手、教材成为辅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教学计划成为学生完成课程任务的导航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检验学生对这些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及其效果也应该从多个角度考察。因此,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两手抓。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1、鼓励式教学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中应该都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但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没有外力的干预,最初的学习热情往往在与惰性的不断对抗中销声匿迹,而学习热情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适时的鼓励,能使学习者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学习者真正表现出了关切的情绪卷入,就会学得更有效。对学生而言,最好的鼓励莫过于教师对其想法的肯定、认可和赞同,伴随着强烈的满足感,学生会感觉敏锐,记忆清晰,思维活跃,联想丰富,言行果断,哪怕是后进生也能敢于回答,提出见解。
现代社会知识结构变更和经济发展很快,人们压力增大,自杀、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同时,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些极其消极的思想,认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只能听表扬,接受不了一点批评。而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孩子们不经过一定的挫折教育,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进入社会后如何生存?”因此,在走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道门槛——大学教育,一定要给这些独生子女补上这一课。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鼓励式教育并不是无原则的鼓励甚至溺爱,更有别于传统的“棍棒下出孝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现在大部分学生表面上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毫不在乎,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持得过且过的态度,常常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但实际上这些被家长“宠坏”的孩子更需要别人的肯定。鼓励和理解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份责任感,这种无形的责任感更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热情。
2、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式就是导问式、互动式教学。以提问的方式带动学生去思考某一个问题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在课前教师必须把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要吃透教材,从而进行精心备课。这样,在课堂的时间分配和教学计划上才能有的放矢。启发式教育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以鼓励,给予正确引导。其中,“头脑风暴”式的提问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抛砖引玉提出某个论题,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畅所欲言,在讨论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发表任何正确与否的意见,最后教师对所提问题在学生讨论、辩论的基础上要给予正确的归纳总结,如:哪些观点是正确的、科学的、有趣的、符合现实的等,在重要问题上要给予科学阐释,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介绍微观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时,在简单介绍完什么是机会成本时,可以请同学们思考“进入高校读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列举同学们所想到的,然后再一一解释哪些是哪些不是。启发式教学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要进行艺术性设计,诸如在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师语言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在课堂中花几分钟时间做个小游戏以调动学生的情绪,随机换一种教授方式刺激学生思维的转换等等。
3、自由化管理
所谓自由化管理是针对教室教学而言的。我国传统的师德观念要求教师一定要站在讲台上以显示教师的权威,而学生只能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听讲。这种方式把师生关系固定在一个上级与下级关系的框架里,即上级发放指令,下级听从并执行,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课堂教学的自由化管理可以根据各个学科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并不只是局限于教室或课堂。课堂教育,应当鼓励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人数较少的班级甚至可以以个人为单位,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把讨论的成果在全班展示,由其他同学发问并点评。如果是在课堂内的讨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允许学生走出教室,只要能得出好的结论或者提出好的观点,以何种方式进行讨论都是可行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开放式的空间有利于开放式的思维发展。本人曾经在国际商务谈判的课堂中试用过开放式的管理,以五人为一小组,给每个人以不同的角色定位,可以自己想象更多非限制性条件,为了各自的目标进行谈判。最后每个小组派一代表呈现谈判成果,由其他小组提问并给予评定。整个过程,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及维护氛围的角色,但是最终呈现的结果比预期的情况更好。因为,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在平等的条件下,没有思维的约束,想象力更丰富。
(二)教学考核的创新
从传统的科举制到现代教育的高考制,我国对教育考核的唯一办法就是考试,考试的方式从古至今也大体一致。因此,改革高校教育模式,不仅要变革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要变革检验学生接受程度的方式。
1、试卷式考核
目前,在高校教育的试卷式考核基本上坚持“三七分”,即: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70%组成。平时成绩不外乎就是课堂表现,考勤,平时作业等等。总的说来,这种考核方式相对与把100%卷面分当作总评成绩科学得多,但是这期中也有不少缺点。比方说考勤的评分,很多老师拿喜欢拿考勤作为强迫学生出席的工具,甚至出现在课堂上出勤的学生要求老师点名的现象;也有一些老师认为不想来上课的学生都是“坏”学生,不来上课更省心,免得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效果。其实,考勤只是一种形式,教学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试卷式考核对出卷人的要求非常高,既要做到能考核到该学科的知识点同时也能考核出学生真正的认知能力。而现在我们的试卷基本上都对知识点的考察,以我个人的经验,试卷式考核可以多设计一些主观题,比方说案例分析、开放性思考题等等。尤其是开放性思考题,可以不局限于教学科目的内容,以小短文的方式来表达个人观点。
2、成果式考核
美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但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考核的也是学生基本技能和学习技能。比如:教师会根据每一节所讲授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内容很宽泛,而且绝对没有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挖掘题材,组织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开放方式可能没办法做到每一门课都以这种方式来进行,但是有些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每个学期安排四到六周时间集中学习某一门课,安排学生一周左右的时间来完成自己对该门课程的总结,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自己找资料,组织资料,以或论文或实验报告或艺术成果等等的方式为课程结果。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根本。高等院校要培养出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在探索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培养学生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敢于不断挑战、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咏虹.关于大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高校探索,2006(4):59~61.
[2]刘建国.创新性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改革[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3]李文耀.确立有效教学理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J].科技咨询,2008(13):12.
[4]万萍.浅谈启发式教育的内涵与教学优势[J].社科纵横,2008(23):248~249.
The Study on the Mode of Innovative
College Teaching
PENG Heng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Guangdong 523200)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method of teacher“goes by the book”and student“mechanical memorizing”has constrained student’s innovationability. However,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kept rising in these year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re is an innovative mode of college teaching which is based on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to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teaching;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该论文是在魏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并已发表于《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