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
杨丽君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如果运用得当,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际金融》是一门偏宏观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选择时应考虑案例是否能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案例能否对相关内容做到深入浅出、案例能否全面说明问题、案例能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案例能否体现因材施教。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国际金融课程 案例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也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习兴趣。但如何选取案例,是每位教师在授课前应该认真准备和仔细思量的。案例选择恰当、内容新颖、与当前所学内容能较好的结合,学生爱听课、有兴趣、能积极参与教师互动,课堂氛围好;反之,案例选择不恰当、内容乏味、与当前所学内容关联度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偏宏观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外汇、外债管理、国际金融危机等国际性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实际接触到,因此,案例教学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如何选择恰当的案例,将学生带进国际金融的角色、理解相关理论的本质,值得本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探索。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案例选择存在的问题
《国际金融》课程是金融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金融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之后开展的课程,它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因此,大部分院校均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些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当前局势,选择或编排案例对课程进行教学。然而,在选择案例时仍存在如下的几个问题。
一是案例选择太过随意,前因后果均未交待清楚。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理论进行说明时,有些案例是灵光一闪、信手拈来,然后以自己或某学生为案例角色,再附加一些该理论所需要的条件,而后对案例进行概述和说明。但这种案例往往过于随意,缺乏具体的时间、地点、案由等内容,甚至某些假设与现实脱节,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情景带入,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在根据理论编写案例时应事先准备,将案例的前因后果设计完善,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二是本课程案例选择标准不一,涉及到的知识点不清晰。目前,本课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往往各自为战,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需要单独进行,这就导致了大家在案例选择时的标准不一。如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有的教师侧重于对其概念的解释,以游戏币为案例,解释SDR就是IMF发给成员国的游戏币,这个游戏币是可以用的,但使用时是有条件的,就是在成员国之间用于平衡国际收支;有的教师侧重于对SDR价值的理解,以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为案例,说明SDR货币篮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从而侧面体现SDR的作用及价值。另外,本课程的某些案例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而任课教师对这些案例往往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对案例包含的知识点并不清晰,导致使用案例的目的及效果不一。
三是本课程案例使用频繁,缺乏新意。本课程常见的案例通常是国际大事件,如金融危机,任课教师往往会选择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10年的欧洲债务危机等。这些案例在其他金融类课程中也经常被使用,缺乏新意。如美国次贷危机,银行信贷课程可以此为例讲述贷款的分类及次级贷款的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可以此为例讲述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及风险防范、金融学课程可以此为例讲述危机的传导过程等。同一案例被频繁提及,即使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对学生而言,仍存在审美疲劳的问题。因此,案例选择时应注意其新颖性。
三、案例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一)选择案例时应具有明确的目的
理论知识的讲解是枯燥乏味的,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通俗易懂的案例进行穿插说明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案例描述加深了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许多任课教师在引入案例时缺乏目的性。一般来说,选取的案例最好能够达到解决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理解目的,而不是为了引入案例而引入案例,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案例的选择也应该尽量与日常生活接近,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作为案例授课,更能让学生认可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在《国际金融》课程中,学生常常对外汇的标价方法容易混淆,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标价方法呢?商场是学生们都去的场所,而其中的商品标价方法就类似于外汇的标价方法。一种是用单位商品表示货币的价格,如1斤西红柿2元钱;另一种是用单位货币表示商品的价格,如1块钱半斤西红柿。这个案例一方面说明不管是用商品表示货币的价格,还是用货币表示商品的价格,他们所代表的物品价值都是一样的,即无论采用哪种标价方法,它所表示的外汇价格都是一样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外汇实际扮演了两个角色,既可以是商品又可以是货币,关键在于你是把它当成商品被买卖,还是当成货币去买卖。
(二)选择案例要有趣,做到深入浅出
课程讲授中,由于授课内容艰涩难懂,常常需要任课教师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说明深奥的道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长期摸索和总结,同时,任何一个案例的选取都不是随意的,而是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才能够在课堂上用。在《国际金融》教学中,很多内容都需要从国家层面、国际合作层面进行介绍,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空乏难以理解,如国际货币中的铸币税、热钱的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等。如何选取恰当的案例对这些问题进行讲授就需要任课教师们进行思考。
对于国际货币中的铸币税,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借贷、借旧债还新债的情况作为案例进行表述。如:上课期间任课教师向每一位学生借债,在这级学生离开时,任课教师通过向下一级学生借债来偿还这级学生的债。这样,学生手里始终有任课教师的借条(无息),而任课教师自己不用承担任何成本可以免费使用学生的钱,这就等于任课教师向学生征收了“铸币税”,而所谓的税费即任课教师无偿地使用学生资金的权利或好处。如果把学生手里始终存在的由任课教师签发的借条比作美元,把这些学生比作各国政府,把任课教师比作美国,实际上就是美国通过发行美元向各国政府征收铸币税,即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向其他国家无偿征收铸币税。
对于热钱的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可将近年来人们熟知的金融危机作为案例进行表述,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索罗斯等国际金融炒家对亚洲国家的袭击等,从而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资金引进中“过犹不及”的内涵,也能理解各国在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外资进行直接投资、长期投资的同时又采取各种管制措施限制、监管、阻止热钱的流入的深层次原因。
(三)选择案例时可以将同类案例组合
针对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可能一个案例并不能说明问题,如金融危机,由于各个时期的金融危机不仅其特点、背景、影响范围不一样,产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单独的一个案例并不具有代表性,此时,可以选择将同类型的案例以组合的方式进行讲述,从最早的1711年英国南海事件(股市泡沫),到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大萧条,1985年日元升值导致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港币保卫战,再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最后是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通过上述案例组合的一气呵成,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
(四)选择案例时应重视案例带给学生的印象
经济生活中的案例不少,但有的案例由于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可能许多老师在其他相关课程里都举到了这些案例,如果一个案例被反复使用,那么该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降低,为保持案例教学的效果,在选择案例时应重视案例带给学生的印象,必要时可以选取一些极端的案例。
如有位教师在讲述《国际金融》课程中国际收支逆差对国家的影响时,就用到了一段古罗马没落的视频资料,其中一段讲到古罗马没落的原因其中之一:古罗马皇室当时过于奢侈,先是凯撒大帝身穿中国丝绸服饰,后来贵族们纷纷购买中国丝绸,进口了中国大量的丝绸,导致皇室财政出现赤字,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最严重的时候,古罗马一年财政收入的70%用于进口中国丝绸,结果财政出现困难。当与周边国家出现战争纠纷时,由于财力不支,使得古罗马这个文明古国从此没落了。这个案例不仅新颖,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了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而这个后果并不仅存在于理论中,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五)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授课对象的不同
《国际金融》课程既是金融专业的专业课,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国际会计专业的专业拓展课,对于不同的专业,案例选取时不仅要考虑到他们的专业背景知识不同,还要达到实现不同教学要求的目的。同一个案例,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希望提高他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兴趣;对经济学的学生而言,这个案例就希望能够提高他们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兴趣。
在《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国际融资部分,任课教师一般都会提到跨国公司的避税问题,其中的避税天堂巴哈马,许多跨国公司都会在巴哈马一带设立分支机构,其实是没有实质交易。但由于那里是避税天堂,因此,很多跨国公司都在那里注册登记,资金的流转仅仅是账面而已。对于财务管理的学生来说,这个案例更多的应该偏向于国际避税天堂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对于学宏观经济的学生,这个案例应偏向于各国如何联合进行税收监管、防止偷税漏税。
四、小结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国际金融》课程的部分内容晦涩难懂,案例教学是能有效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其目的是在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能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重视案例选择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尹文汉. “管理伦理学”课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运用[J]. 池州学院学报.2017年02期,149-151
[2]卢敏、李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2016年15期,108-111
[3]杨春、李箐. 高校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113-116